特应性皮炎(atopicdermatitis,AD)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往往伴随剧烈瘙痒,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针对特应性皮炎如何规范化治疗以及目前规范化治疗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本刊特邀中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皮肤科高兴华教授作详细解答。
高兴华
中国医院副院长
主要任职
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重点学科皮肤科主任、免疫皮肤病诊治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暨科技部创新团队带头人、兼任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候任会长、国际皮肤科学会、国际美容皮肤学会副会长。
学术成就
负责开展各类科研课题十余项,发表学术文章余篇,包括SCI论文余篇,获国内专利14项,国外专利4项,主编、副主编或参编教材或专著33部,包括主编、参编英文专著10部,获中华医学科技一等奖1项、辽宁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获吴阶平医药创新奖、国际皮肤联盟、突出贡献奖等荣誉奖励。
问:请您介绍一下目前我国AD的患病现状?
高兴华教授:AD是皮肤科患者的常见疾病,在儿童皮肤病患者群体中占到一半以上。几年前,姚志荣教授和全国多家单位曾调查过儿童群体中AD的患病情况,最终得出的结论是儿童群体中AD患病率将近13%,属于比较高发的疾病。与其他国家比较,尤其是发达国家,这个患病率是居中水平,也就是说在全世界范围内,儿童群体的AD患病率都比较高。从历史纵向来看,我们分析AD患病率可能与环境变化有关系,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的进程加速,儿童AD患病率明显呈上升趋势。
问:AD规范化治疗的现状是怎样的?存在哪些挑战和问题?
高兴华教授:AD的治疗实际上在产生机制、研究结论基础上,需要制定相应的临床干预方案。绝大部分AD患者都有两个特点:第一是皮肤的屏障功能比较差,表现为皮肤比较干燥,患儿皮肤摸起来粗糙,尤其在寒冷干燥季节更为明显;第二表现为免疫方面的异常,出现过度反应,皮肤会出现炎症性的皮损,甚至合并有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等。
随着对AD免疫发病机制的研究越来越深入,研究人员也找到了一些关键靶点,针对这些靶点进行干预,也为AD治疗管理带来一些研究方向。
在临床治疗中,如果患者皮肤屏障功能差,可以用基础的保湿润肤产品,让患者痒感和症状减轻。针对患者炎症反应特点,传统上可以用一些外用或者是系统的抗炎、抗过敏药物,还有一些靶向药物可以使用。
同时,AD的治疗也需要对病人病情有充分评估,即便都是AD患儿,但每个患儿症状可能不一样,程度也不同,因此需要有一套成型的治疗方案。所谓阶梯性疗法,就是在基础方面上保持治疗,如果患者症状较轻,局部用药即可。很多患者说使用激素不好,如果激素使用不当就会出现问题,但合理使用能很好解决问题。当然还有一些非激素的药物,像钙调磷酸酶抑制剂也可以应用。如果症状严重,就考虑系统用药方法,除了局部用药,可以用脱敏的药物,或者光疗。如果是中/重度患者,可以用生物制剂或者小分子药物来治疗。
问:请您谈一谈就是介绍一下AD规范化治疗的现实意义。
高兴华教授:有些地区或者个人对AD的认识不足,学习不够,治疗方法不规范、不科学,因此有必要强调规范治疗。张建中教授牵头撰写的AD诊治指南已经出版,已在全国不遗余力的推荐和使用,因为指南的制定综合了国内、外成型的经验和方法,遵循指南方案去进行病人管理能更好地把控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当然也不能一丝不动的完全按照指南来,医生可以考虑个体化的经验在其中。
总体来讲,指南让医生少犯错误,少走弯路。目前,我国各地区医疗资源不均衡,发展不平衡,通过学习、推广、培训,能使AD的诊治更加规范。
问:对于儿童AD治疗的目前有哪些新的进展吗?
高兴华教授:有很多AD患儿的治疗新药已经上市,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生物制剂和PDE4抑制剂。我们对传统的药物比较了解,局部轻度的、中度的,以外用制剂为主,大部分都是以系统药物为主。
由于新药注册实验往往是以成人的临床试验数据为依据,然后证明药物的有效性、安全性,因此基本都是用在成人身上的。不过通过经验总结、病例观察,也可以有深度的挖掘,逐渐的把适应的人群再拓宽。目前就有一些药物逐渐在小龄患者应用,包括一些新型的外用制剂、PDE4抑制剂等,可以口服也可以外用,都是科技进步带来的治疗手段的更新,给AD治疗带来了新的变化,我相信在可预见的几年之内,逐渐会用到患者身上。
编辑:孙富康
排版:高冀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