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9月11日北京时间周六下午14:00,“特应性皮炎诊疗及研究进展国际学术交流会”第二场会议如期在线召开,国内外专家讲者、嘉宾和皮科同仁跨越空间距离,在这一刻齐聚网络空间,共同探讨特应性皮炎(AD)诊疗及研究最新进展。
首先由会议主席浙江大医院郑敏教授做开场致辞。
德国吕贝克大学炎症医学研究所和综合中心主任Tha?i教授与大家分享了《中重度特应性皮炎的病理生理特点:还有哪些未满足的临床需求?》的精彩内容。Thaci教授详细介绍了如何理解特应性皮炎的病理生理特点和发病机制:皮肤屏障完整性和丝聚蛋白突变、炎症作用和葡萄球菌在皮肤上定植、瘙痒的机理和非组胺激活的瘙痒路径、免疫系统异常/自身反应性增加/自身炎症/自身免疫性疾病。由于对AD的发病起因即免疫失调和2型炎症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我们就能通过改善炎症、改善屏障功能障碍、改善AD在自身免疫阶段的免疫调节异常,使得度普利尤单抗成为针对特应性皮炎的首选治疗方案,尽早治疗AD患者,降低疾病严重程度,减轻患者疾病负担和提高生活质量。
德国基尔大学石勒苏益格-医院皮肤科副主任Weidinger教授的课题是《特应性皮炎系统治疗:生物制剂治疗时代已到来》。他向我们展示了特应性皮炎在许多不同方面具有的高度异质性,如在起病年龄、病程和不同的临床特征方面;中重度特应性皮炎患者占相当大的比例,通常复发-缓解-再复发,最终发展为慢性持续性特应性皮炎,故长期管理对患者和医生来说都非常重要。使用生物制剂如首个被批准用于AD的度普利尤单抗进行系统治疗,是一种非常安全的治疗且已证明获得最佳和持续的改善。另外,在德国,在度普利尤单抗应用于临床诊疗后,迅速改变了德国的特应性皮炎常规治疗范式。
在《老年特应性皮炎的临床特点和分子分型》讲题中,医院皮肤科王上上博士介绍了中国老年特应性皮炎的临床和血清学特征,老年性特应性皮炎现已成为AD的独立亚组。他们团队的研究结果表明,Th17/Th22细胞的增加和免疫异常在老年AD发病机理中起重要作用。同时,应提高医生对老年AD不同临床表现的认识,提高老年AD诊断准确率,增强患者治疗疾病的信心,更好地规范老年特应性皮炎的系统治疗。
医院李颖教授给我们带来的讲题内容是《防患未然:主动维持,应对AD》,她在演讲中主要介绍了特应性皮炎给患者和家庭以及生活带来了沉重的负担。由于易复发,治疗面临一定挑战,积极维持治疗是国内外众多指南推荐的AD长期管理策略。每周2-3次外用他克莫司可显著减少AD病情恶化的次数,延迟复发时间,减少局部糖皮质激素剂量,且不会增加额外的医疗费用。
围绕这四个讲题学术报告,各位教授及讨论嘉宾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和交流。
讨论嘉宾为:
浙江大医院满孝勇教授
中医院王亮春教授。
国内外专家讲者和各位嘉宾就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学术探讨和深入交流:临床上应用度普利尤单抗的相关经验、度普利尤单抗与其他生物药物联合治疗特应性皮炎、AD免疫表型分类、IL-17在AD发病机理中的作用、老年AD患者如何明确诊断、AI技术预测人群中罹患AD风险的可行性、老年AD研究中对特应性疾病患者进行免疫表型分析的意义和老年AD的共病分析内容等。
整场会议内容丰富精彩,干货满满:国际学者带来了皮科领域前沿进展,国内学者围绕着特应性皮炎诊疗、临床实践、中国特应性皮炎现状等话题进行分享,讨论嘉宾结合自身实践提出许多富有针对性的问题…….相信所有云端参会者必定能从中获益,开拓了今后的临床实践和科研探索的空间,期待接下来的会议精彩继续。
—END—JAAD中文版线上读书会每周一期一定要添加联络官(长按上方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