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溢性皮炎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什么是抗组胺药治疗特应性皮炎的药物科普
TUhjnbcbe - 2022/2/8 13:03:00

抗组胺药

特应性皮炎

#伊顿健康导读

特应性皮炎(AD)是一种慢性的、复发性、炎症性的皮肤病,主要临床表现以反复发作的慢性湿疹样皮疹为主要表现,伴随有皮肤瘙痒等症状。特应性皮炎被认为是一种系统性疾病,就目前而言,特应性皮炎无法彻底治愈,但有效且规范的治疗,可以缓解特应性皮炎的症状,减少复发。本文就为大家介绍特应性皮炎的治疗药物——抗组胺药,帮助特应性皮炎患者了解更多的治疗选择。

01

抗组胺药

抗组胺药是目前国内临床上最常用于治疗特应性皮炎的口服药,主要目的是控制瘙痒。身体中的组胺受体有H1、H2、H3三种亚型,其中当组胺H1受体活化时,可引起过敏性荨麻疹、血管神经水肿伴随的瘙痒、喉痉挛及支气管痉挛等反应。组胺H2受体则主要分布于胃壁细胞及血管平滑肌细胞,具有促进胃酸分泌及毛细血管扩张等作用。抗组胺药并非与组胺受体简单结合,而是将被组胺激活的受体下调至未激活的状态,故又称为组胺受体反向激动剂。

临床常用的主要是组胺H1受体拮抗药,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抗过敏药,可以迅速缓解组胺释放引起的红斑、风团等皮肤症状,缓解瘙痒,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皮炎湿疹类皮肤病中。组胺H2受体拮抗剂多用于抑制胃酸,保护胃黏膜。此外,除了组胺H1、H2受体拮抗剂,仍有新的抗组胺药正在研制,组胺H3和H4的受体阻断药,目前也还没有上市。

02

抗组胺药治疗效果

虽然特应性皮炎的确切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但目前研究通常认为,免疫异常、皮肤屏障功能障碍、皮肤菌群紊乱等因素是发病的重要环节。抗组胺药除了拮抗组胺受体发挥止痒效能之外,还具有抗炎及免疫调节的功能。特应性皮炎患者发作期自身的血清组胺水平升高,使用抗组胺药可以降低血清组胺水平,明显缓解特应性皮炎患者的瘙痒症状。

抗组胺药首先具有抗外周组胺H1受体作用,可以抑制血管渗出、减轻组织水肿,这是抗组胺药最主要的药理作用,对治疗以组织水肿为特征的变态反应疗效比较好,抗组胺药还与肾上腺素有一定的协同作用。其次,抗组胺药具有镇静作用,这种作用可能与拮抗中枢H1受体有关,可导致中枢抑制如镇静和嗜睡作用。此外,抗组胺药还可能具有抑制分泌、扩支气管及松弛胃肠道平滑肌的作用,专家认为,抗组胺药的抗震颤麻痹、防止呕吐、制止眩晕等作用亦可能与抗胆碱作用有关。

03

抗组胺药注意事项

治疗特应性皮炎的抗组胺药分为一代和二代两类,两代药物在用法、用量、不良反应、使用注意事项等方面均有所不同。

首先是一代抗组胺药,这种药物易通过血脑屏障,有镇静作用。但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类副作用:嗜睡、乏力、注意力下降等;干扰睡眠,从而影响学习等;眼压升高、排尿排便困难等副作用。因此,虽然从临床数据中可知一代抗组胺药止痒效果明显,但目前临床上仅对于瘙痒明显或伴有睡眠障碍患者可短期使用一代抗组胺药,此外如儿童、老年人、合并有青光眼等患者均慎用一代抗组胺药。

二代抗组胺药又称为非镇静性或低镇静性抗组胺药,并不通过血脑屏障。二代抗组胺药物安全性较高,可以长期使用。目前常用的西替利嗪、氯雷他定、依巴斯汀等药物都属于二代抗组胺药。因为不同二代抗组胺药具有不同机制的抗炎作用,因此临床上应根据特应性皮炎患者的病情特征和基础疾病情况等进行选择。

除了一二代抗组胺药的作用效果不同外,有部分特殊人群在使用抗组胺药时需要格外谨慎,如妊娠及哺乳妇女不推荐常规使用抗组胺药、儿童及老年患者首选二代抗组胺药等注意事项,并且肝肾功能受损的患者需要选用适合的药物并适当调整剂量。此外,对于特应性皮炎患者的治疗可以采用阶梯治疗的方式,在进行基础治疗的同时,分别对轻度、中度、重度患者进行不同的治疗方案实施,从而达到理想的疗效和较全面的满足患者的治疗需求。

#伊顿健康温馨提示

特应性皮炎患者需要做好保湿,避免过度洗澡,选择宽松柔软的衣服,远离过敏原,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不听信偏方。

本文仅做参考,不提供任何诊疗意见,如有任何问题,医院向专业医师咨询。

#伊顿健康可供大家的服务

1、基因检测援助服务:如果大家做了基因检测,可以先看看是否有这些可能带来生存奇迹的突变,可致电咨询伊顿健康医学部进行报告解读。

2、全球寻求好药服务:对于此前治疗药价贵、无药可用、药效不好的,亟需药物患者,都可前来咨询伊顿健康有关国内外新药新疗法、用法。

3、临床用药招募服务:年伊顿健康加入临床试验招募项目,帮助有需要的患者带去有益的治疗方案,改善疾病健康状况,提高生活质量。

伊顿健康,为患者寻求适合有效的治疗手段而生,为您的健康保驾护航。

长按以下

1
查看完整版本: 什么是抗组胺药治疗特应性皮炎的药物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