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溢性皮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金嗓子败在何处 [复制链接]

1#

编辑

很遗憾,金嗓子确实没有赶上时代的潮流。

全文字,读完约需要3分钟。

再过一个月,国民品牌“金嗓子”将黯然退市。10月25日,金嗓子发布公告称,公司将进行私有化,并预计在12月15日上午9时撤销在港交所的上市地位。

根据金嗓子的私有化公告,获董事会副主席曾勇牵头的创办人集团及私募基金亚赋集团提出以每股2.8港元提私有化建议,作价较8月5日停牌前收市价(2.22港元)溢价25.6%,较股份于不受干扰日期的收市价(1.80港元)溢价约55.6%。随着金嗓子宣布退市,其止不住下跌的股价最终锁定在1.80港元。

一代人的记忆,迎来一个令人唏嘘的“中”场。金嗓子,7年上市路,27年创业史,巅峰时63亿港元市值,上世纪90年代就营收破亿,这一切都将成为远去的记忆了。

01

金嗓子是如何风靡的

金嗓子是如何成为一个家喻户晓的国民品牌的?

一切要从金嗓子创始人江佩珍和广西的一个糖果厂说起。

那是年,家境贫寒的江佩珍进入柳州糖果二厂,成为一名包糖女工。就是在这个以一个小作坊起家的工厂里,江佩珍从基础工人做到了车间主任、副厂长、厂长,升任厂长时她33岁。

改革之路自她手中开启,她带领团队努力学习引进国外技术,糖果二厂做出了中国第一颗夹心糖、第一颗糖心巧克力。那个时候的江佩珍丝毫不因循守旧,厂内改革雷厉风行。

到了年,因为上游原材料的价格上涨、市场假货横行,以及国外产品带来的残酷市场竞争,柳州糖果二厂陷入经营困难,几近破产。

江佩珍如热锅上的蚂蚁,每天焦头烂额寻找突破之路,有人提点她:得做点有“技术含量”的产品。

一个偶然的机会,江佩珍听说华东师范大学王耀发教授研发出了一个治疗慢性咽炎的配方,她二话不说,拿着7万元存款跑去上海,不久,她带回了一个新的配方,重新做了几次配比后,“金嗓子喉宝”诞生了。年,柳州市糖果二厂正式更名广西金嗓子制药厂。

这是一次破釜沉舟之旅,江佩珍成功了——金嗓子喉宝很快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

第二年,江佩珍大手笔拿出万元用于投放央视广告,在那个信息传播渠道受限的年代,这一举动带来了肉眼可见的效益:年,金嗓子营收突破亿元,甚至远销海外,“广西金嗓子”的名号传遍大街小巷。

到了年底,曾经的糖果厂成为产值2亿元的全国百强制药企业。

如今,在爱企查搜金嗓子,会发现广西金嗓子有限公司和广西金嗓子投资咨询公司的董事长和法定代表人,还都是由江佩珍本人亲自担任。

编辑

江佩珍在营销上尝过甜头,变得近乎疯狂,年,金嗓子的一次营销之举至今仍被外界评说,褒贬不一。

年,江佩珍花30万美元将国际巨星罗纳尔多邀来了自己的饭局,语言不通的罗纳尔多被要求拿着一个小纸盒,对着镜头做各种动作,不久后,罗纳尔多“代言”金嗓子的形象被搬上电视屏幕。直到四年后,罗纳尔多才惊觉被骗并追责。

编辑

因为有了当时人气正如日中天的罗纳尔多的这场“代言”,金嗓子瞬间享誉全国,等到罗纳尔多反应过来已经是4年后了,红利已经被金嗓子吃进了肚子里——到了年,金嗓子产值超过8亿。

舆论哗然,似乎也并未影响到金嗓子什么。而且,金嗓子又火速出价万元,聘请当时最具人气的球星卡卡作为新代言人,以证明公司聘请大牌球星代言是常事。

年,金嗓子以每股4.60港元的价格挂牌港交所,市值一度高达60亿港元。

02

老字号的“倒下”

金嗓子逆袭过、风靡过、辉煌过,可如今却将得到一个黯然退市的结果,这无法不令人唏嘘。

但一切也似乎有迹可循:

上市第二年,金嗓子就陷入了又一个舆论漩涡,江佩珍还因此成为了“老赖”。深信营销可以带来巨额利益的金嗓子,决定试试综艺节目的营销效果,与《蒙面唱将猜猜猜》和《盖世音雄》达成合作,总价万元。按照合同,金嗓子先支付了万元,其余待节目播出后再追付。

可没想到,金嗓子以不满意节目的收视率为理由,拒绝支付剩余的广告费。于是,节目组一纸文书将金嗓子告上法庭,将73岁的江佩珍送进了“老赖”的名单。

从前那个意气风发的女企业家形象毁于一旦,曾经的国民品牌也多了一个“失信”的形象。

如果说这仅仅是群众们饭后的一个谈资,经营数据的日益下滑却成为了金嗓子不得不面对的残酷现实。

一方面是市值的断崖式下跌。

上市以后,金嗓子有过短暂的巅峰,股价一路飙升,并在年达到顶点8.47港元/股。但在这之后金嗓子的股价走势越来越糟糕,从此一路下滑没有止境。自上市到现在,金嗓子的市值已经跌去了一大半。

编辑

另一方面,估价下滑的背后是经营业绩的下落,金嗓子营收越来越差。

金嗓子年到年的财报显示,其营收分别为:7.07亿元、7.68亿元、6.24亿元、6.94亿元、7.97亿元、6.47亿元,归母净利润为1.55亿元、1.03亿元、万元、1.02亿元、1.68亿元、1.54亿元。

可以看到,在年营收达到7.68亿元的高位之后,金嗓子就一直未能突破7亿元,年短暂冲刺之后,又于年回落到7亿以下。年的营收和净利润,甚至已不及年——年的营收为7.07亿元,到年营收反而下滑为6.47亿元。增长乏力不说,甚至倒退。

此外,金嗓子的净资产收益率也在下探,年为29.2%到年下滑为13%,这更坐实了金嗓子增长乏力的事实,还多了业绩无增长分红率不高的新问题。

同时,市场被竞争对手蚕食。

润喉糖,尽管金嗓子有自己的配方,但本就门槛壁垒不高,一直以来江中的复方草珊瑚含片、桂林三金的西瓜霜、华润三九的咽炎片都在这个领域各据一席之地,此外龙角散、王老吉、陈李济、京都念慈庵、慢咽舒宁等也开始抢占润喉糖市场。

或许是江佩珍老了,或许是多年来在市场上的成功让她麻痹大意,又或许是时代浪潮的拍打下,她也只能接受这种不如意。终于,金嗓子扛不住了。

03

金嗓子“败”在何处

如果跳出来看,这也不过又是一个因为持续“吃老本”而被时代抛弃的故事,是众多传统企业面临的魔咒。

金嗓子的问题很明显:

首先,产品太过单一,缺乏创新。

不论是市场体感还是财报数据都显示,金嗓子这十几年来就仰仗两款主力产品:金嗓子喉宝和金嗓子喉片。

翻阅了过往的财报,两款产品占据了总销售额的89%,而产品的销量却在逐年下降,销量从年1.29亿盒的顶峰,一路下滑到了年的0.91亿盒。要命的是,这么多年来这样的状况都从未改变。

坐吃山也空,拳头产品再怎么厉害最多成为企业支柱,市场变幻无穷,在这个支点以外必须有其他的产品去夯实地位,毕竟竞争如此激烈,双拳还难敌四手。否则也就不会有那么多的公司死于一成不变,那么多的公司把创新放在第一位。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农夫山泉从单一的饮用水到现在涉足果汁、功能饮料、茶饮料、气泡水等各个品类,每一个背后都是在寻求突破。这至少说明了一家公司在市场和消费需求上的持续野心。

金嗓子也不是没有想过创新。年,为开拓饮料业务,金嗓子砸下重金,收效却甚微,不仅没有贡献,甚至拉垮了公司的业绩。财报显示,金嗓子年的净利润为1.03亿元,同比下降33.4%,主要因草本植物饮料业务亏损所致。

当年上市的时候,江佩珍也说,“将以IPO为起点,力争在药品和快消领域实现双突破。”然而一切只是枉然。一次创新没有成功就放弃,也难怪金嗓子走到了退市的这一步。

编辑

其次,研发投入不足,并且严重依赖营销。

先来看个数据,财报显示,从年到年,金嗓子的研发费用分别为万元、万元、万元、万元和万元,均不足万元,同期的销售费用则高达3.19亿元、3.06亿元、2.90亿元、3.08亿元和2.53亿元,几乎占到了总营收的40%。

当我们了解了金嗓子的过往发展史,就不难发现江佩珍对于营销的“疯魔”,一观财报就不难发现,金嗓子过去平均下来每年的费用在3亿元以上。金嗓子尝过营销的甜头,也因为贪婪被营销反击过,却好像始终无法寻找一个平衡。

年,金嗓子曾对外宣称会投入6万元用于研发,而时至今日,似乎仍未见到这笔研发经费投放。

第三,吃老本,缺乏自救之力。

或许一切的一切,都要归于江佩珍在时代的冲击下缺乏自救之力。当年势微,金嗓子能想到的增加营收的唯一办法就是提价,但是市场也极为敏感,刚提价销量就开始猛降,甚至影响到了年销售收入。

若论老字号的自我救赎,其实市场上的例子比比皆是。很多传统公司都懂得抓住“国潮”的春风——

老字号药企马应龙尝试推出口红单品,结果反映在了数据上,马应龙年、年治痔类产品营收分别为7.58亿元、8.16亿元,同比增长18.81%和7.67%;毛利率分别为77.19%、75.23%,同比增长0.95%和减少1.96%。但与主营产品形成对比的是,马应龙的化妆品净利润大幅度上升,同比增长.59%。

此外,皮炎平随即推出了一套恋爱止痒系列口红,也玩起了产品跨界;风油精、感冒灵也和国潮服饰品牌合作,等等。

老品牌的重新登场之路,不仅反映了在消费领域创新求变的重要性,更展示了中国消费经济的升级画卷,而这些,金嗓子似乎都没有抓住。

正所谓,时代抛弃你的时候,连招呼都不会打一声。

有人觉得一代人的记忆就这样黯然退市,心里有说不出的滋味。但很遗憾,金嗓子确实没有赶上时代的潮流。私有化,如果能让她有从前那种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勇气,也算是一种以退为进吧。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